时值盛夏,三湘大地艳阳高照,岳阳县黄沙街镇和谐村蝉鸣声时起时歇,漫山遍野的栀子树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。在这个湘北小山村,一位扶贫干部的感人事迹广为流传。
“他是一个眼里容不下半点沙子的人”“他是一个办实事的人”“他是一个工作起来不要命的人”。说起因过度劳累患病离世的岳阳县人民检察院扶贫干部彭庆文,他在部队的老领导、检察院同事和扶贫村村民有说不完的话。
1962年,彭庆文出生于岳阳市君山区一个农民家庭,19岁时入伍参军,在部队一干就是17年;1998年10月,彭庆文转业到岳阳县人民检察院工作;2017年7月,他接受组织安排,驻村扶贫,担任和谐村第一书记;去年5月13日,他因病不幸逝世。
“我还清楚记得,5月11号,彭书记给我打电话,叮嘱我工作多上点心,说他暂时可能回不来村里了,交代我把他留在村里的棉被和其他生活用品送给一个贫困户。”岳阳县人民检察院驻和谐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杨绍峰回忆说。
彭庆文与和谐村结缘,要从2017年说起。当年,响应组织部门号召,年满55岁的他主动从县检察院领导岗位上退下来。随后,单位安排他到和谐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。
尽管是“老资格”,彭庆文没提任何要求,二话不说就走马上任。和谐村党总支书记周新乐回忆说,驻村扶贫的第一天,在见面会上,彭庆文就立下“军令状”:“贫困户没脱贫我不走,贫困村没摘帽我不走,贫困面貌没改变我不走。”
彭庆文人缘很好,村民们都亲切地叫他“老彭”。他为人和蔼,但在原则问题上寸土不让。
“彭书记敢于坚持原则,将原有的‘关系户’‘人情户’等违规扶贫对象全部清退出去,根据扶贫政策重新摸底排查,最终确定56户,得到村民拥护。”杨绍峰说。
针对贫困户“收入少”等问题,彭庆文根据村里实际情况和56户贫困户致贫原因,一一量身打造脱贫方案。
引进1900亩栀子花合作社项目、200亩杂交水稻制种项目和两家木材加工企业;发展家禽养殖等农业产业项目,与帮扶企业合作,推行“公司+农户”养殖模式,给村民免费提供鸡苗和猪苗,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养殖和销售……
扶贫工作队进驻以后,和谐村的各项特色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,包括56户贫困户在内的村民收入明显增加。
村里基础设施落后,村民对此颇有怨言。彭庆文带着扶贫队员和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四处奔走,千方百计寻找解决办法。
在相关部门支持下,和谐村先后完成3.2公里道路硬化,开通一条农村客运班车线路,完成64户饮用水改造,新增一台变压器和一条电力线路,为12户贫困户申请危房改造,其中新建房屋10栋。
“你们不知道,班车线路开通那天,老彭高兴极了,喊着让我们村老百姓上车,他买票请大家坐车去县城……”周新乐说,村里这些年的变化,都饱含着老彭的心血。截至目前,和谐村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.8%,已经实现整村脱贫。
“彭书记唯一的儿子还没有成家,88岁的老父亲还在盼着他回家,可他到了快不行了的时候,还给我打电话,安排贫困户家的事。”杨绍峰说。
彭庆文逝世后,在县城办事的杨绍峰迅速赶回村里,把他的被子和其他生活用品送到贫困户周新年家里。
杨绍峰对记者说,脱贫摘帽不是终点,而是新生活、新奋斗的起点。彭书记走了,但是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了和谐村。在乡村振兴的路上,要把彭庆文的精神传承发扬好,帮助村民们把日子过得更红火。